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哪些?
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均集中表现情感抒发,或赞山川河流或忧社会现状或怀友人、故乡等等。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:
一:山川河流,如诗仙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诗人更是想象、夸张、拟人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至,将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尤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。
二:植物花草,看杨万里的《小池》泉眼无声惜自流,树阴照日暖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诗人细腻的笔墨就将阳光下的池塘荷韵展现了出来。
三:飞禽走兽,再看欧阳修《画眉鸟》百啭千声随意移,山花红下′紫树高低。始知锁向金笼听,不及林间自在啼。全诗满满的怜鸟之情。
四:忧愁之声,感叹社会,先唐诗人陈子昂的"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泪下。为国家纳贤而叹,为社会而忧心。不失为众多诗人忧国之句而流传千古。
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因此多表现在以上四类。
如何写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?
杜鹃鸟,又名杜宇、望帝、子规、布谷,古代神话中,蜀王杜宇(即望帝)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,自己隐居山林,死后化魂为杜鹃。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,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。 因叫声似“不如归去”,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、抒写离愁别恨;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,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、爱国之意;由于杜鹃啼叫的时,春天的花已经落了,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、春已归去的情况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又闻子规啼月夜,愁空山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杜鹃啼雪猿哀鸣。”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。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“扬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”起句写即目之景。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。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,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。
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?
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!
如何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?
要理解古诗词的内含和意象,需多看有注解的古诗词,必须从文字上充分了解诗词语言特殊的表意功能,要感会诗词语言的形象,还要体会诗词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。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。
例如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这里的"袅袅"指很长而微弱的样子,刑容风。秋风一吹,木叶掉下来了,引起湖面微波荡漾。他为什么要写这两句?因为你要想看得远,必须是没有东西遮住你的双眼,才能达到远望。在当时就有人粉刺屈原,说过这句话,屈原叫河水淹死活该。你知道是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吗?欢迎评论区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