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古典诗词,得其形不如得其神。请问苏轼的词有哪些独特艺术风格?怎样形成的?
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,作为唐宋八大家,都知道他的文艺成就很大。
“豪放派”诗人的代表,这也是大家对他一致的公认。
描写自然风光,是古今诗人的一大触点,大诗人也概莫如此。
庐山久负盛名,描写庐山自然风光,名气最大的恐怕是这两首。
一首是号称诗仙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瀑布》。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另一首就是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。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对庐山的描写,李白的诗的确精妙。但读者的感受,恐怕仅仅是一个“文艺青年”对美好景观的赞美而已。
但苏轼的诗,我们读来,是否有一种被“导师”指点人生的感觉?
苏轼诗词的内涵,由此可见一斑。无怪乎,宋神宗称他为“千古第一”才子。
苏轼的坎坷人生,造就了他诗词深刻的哲理。人生阅历够广,作品的表达意境就够深,你同意吗?
怎么能更好的写好古典诗词?
谢谢友的邀请!
在古诗词创作方面我可能还没有入门,哪敢遑论说体会,谈经验?
既然相邀,我就化用蒋捷的《虞美人 听雨》来回答。
刚写古诗卖弄文,
自堆字藻丽。
多读写后似微醺,
韵脚平仄,
难以一气成。
如今不敢冠诗古,
常以打油名,
不脱三皮贮备量,
若说写古,
贻笑大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