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?
古诗词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基本上有几种:一是夸张,二是隐喻,三是比较(拟人或拟物),四是排比,五是对偶,六是借代,七是引用。但常用的不外乎三种,一种是比喻,一种是借代,三种是夸张。
像李白的诗,飞下三千尺,疑似银河落九天。那是李白常用的修辞手法,那就是夸张。另外一个例子,就是他的《秋浦歌》里写的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。
唐代诗人贺知章的《咏柳》,很好地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,诗中写道:不知细叶谁裁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此外,唐代杜甫的《春望》也写道: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动魄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像花溅泪,鸟惊心动魄,抵万金都是比喻修辞。
由于古诗的写作讲究对仗,所以像对偶一样的修辞手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,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。另外,作者为了自我保护,在当时恶劣的大环境下,他们有话不敢直言不讳,那就多采用一种修辞手法,这种修辞手法就是暗欲或借代。
至于排比,引用,这是正常现象,这些修辞手法也很常见,咱就不一一列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