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如何流传至今?
中国古代诗歌是如何流传下来的,首先要说它是通过什么渠道发表和流传的,如果不发表,根本谈不上流传和传承。事实上,中国古代诗歌的发表和流传主要是这样的:第一,呈现和赠送。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法。比如李白的诗《赠汪伦》,《沙丘城下寄杜甫》。虽然有些诗然不以送、送为题,但也是送给他人的。有时候诗人会直接把自己的新作背给朋友。二是向名人致敬。在古代,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、顺利和第一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人,以便广为流传,这就是所谓的行卷。比如朱庆余的《闺意献张水部》就是献给当时著名诗人张籍的。三是即席赋咏。例如大历年间卢纶、韩服、李端等所谓的十才子,经常在王公贵戚的宴会上奔波赋咏酬答。《七月二十九崇让宅宴》也是李商隐即席赋咏的作品。第四,墙壁题诗。驿馆、驿亭、寺庙等公共场所的墙壁、柱子、名胜古迹、渡口、酒店、名山大川都是古代诗人题诗的好地方。如晚唐诗人张虎曾在全国数十座著名寺庙观中题诗。第五,诗板题诗。设立诗板的大多是当地县令、寺庙主人等。他们邀请路过的著名诗人留下诗篇,然后挂起来宣传。目的是为当地和寺庙增光添彩。更为有趣的是,道士诗人唐球将自己写的很多诗放进一个大瓢里,放进河溪里,让更多的人得到他的诗。宫女们还在红叶上题诗,随御沟流水传出禁宫,抒发她们的苦闷。总之,我国古代诗词的流传,与上述作法密不可分。
古代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歌,你喜欢哪一首?
今天吃干了。这件事不赖我,民以食为天。
关于美食的古诗词很多,我喜欢两首。
第一首:
惠崇春江晚景
苏轼
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
藜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的时候。
这首诗写的是春江晚景:几朵桃花灿灿开放,鸭子们在春江里嬉戏,只有他们首先知道江水变暖了。藜蒿满地,芦芽短。这是河豚肥美的时候。
这首诗写得很漂亮,春光灿烂,生机勃勃。美食:河豚。
据说河豚味道很美,每年都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品尝它的美味。因为它的内脏有毒。很多人不怕,可见河豚很好吃。
我最喜欢的第二首关于美食的诗是范仲淹:
江上渔民
范仲淹
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
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。
这首诗写得很直白,读者一眼就能看懂。但是,直白中蕴含着浓郁的味道。大家都知道鲈鱼很好吃,谁知道渔民冒着生命危险,站在一艘船上穿梭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,出没,才打到这美味的鲈鱼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渔民的深深同情。
诗反映生活,这两首诗都是生活的写照,里面有诗人的真挚感情,所以我喜欢这两首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