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选择科举制有哪些优缺点?
科举制(文科)选材利有三种:
1.破除权贵阶层世袭,避免权利垄断。
2.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有上升的途径。
3.有利于普及教育,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。
相对来说,科举取仕体现了公开、公正、公平,使读者有了奔头,有利于社会稳定,无疑具有进步意义。
科举制度最大的缺点不在于选材模式,而在于考试内容。
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利用科举制度愚化人们的思想,依靠几篇文章论英雄,埋没了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才,极大地忽视了科技的发展。后果如下。
1.文学家多,科学家少。
2.书呆子多,实干家少。
3.保守派多,改革派少。
4.模仿者多,创新者少。
有人说古代科举重八股,轻诗为小道,为什么现在只学诗不学八股?
八股现在不学吗?只要考过公务员,就学申论。说白了,这只是现代八股。
说八股禁锢了读者的思想,我只能呵呵。八股只限制一种格式,而不限制思维,何来禁锢之说。
不过,在八股文中,一定要用圣人经典来阐述你的观点,代圣人而立。
明朝八股文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顶点。到了清朝,该说的已经说完了。八股文趋于僵化保守。
而很多士子只知道钻研程文,不知道别的。连其它书都不读,连太史公是谁都不知道。
诗歌还有字数和格律,限制平局?为什么不说禁锢思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