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探索古诗词中的月形象?
古往今来,月亮是我们生活的伴星。人早出晚归,月升月落,月亮寓意美好。翻开诗集,颂咏月亮明亮美丽的诗篇随处可见。自古以来,人们就给了月亮许多意永典故和美妙的别称:月娥、广寒、玉兔、玉轮、玉蟾、冰轮、桂魄、婵娟、玉镜、玉桂、玉盘、玉钩...
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各个角度也形成了人们看到的各种月相:满月,缺月,上弦月,下弦月,望月,朔月。诗人的作品赋予了各种月份的意象:明月、晦月、残月、弯月、钩月、落月、凉月、新月…不胜枚举。
诗人赋予月亮的各种美好含义是无数的:李白流行的《静夜思》,是千古明月思乡的典句;欧阳修的月上柳略头,人约黄昏后,是月下情意绵绵的典句;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,是月起思乡怀人的典句;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,将春江月色演绎到极致;而苏东坡的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更将月态人生置于哲思的高妙境界…这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。
谢邀!